Hsing Yun Diary (1989/7-1991/4) 《星雲日記(1989/7~1991/4)》
Hsing Yun Diary 2 - Inventing a Comprehensive Life: Settling One’s Mind and Establishing One’s Role 星雲日記2~創造全面的人生 安心立命(1989/12/1~12/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創造全面的人生 ■安心立命(1989/12/1~12/15)學佛要發大心、立大願,
在普渡眾生的大心大願中,
體會出法喜、禪悅,
才能讓自己因信仰而安心立命。
精華語錄
◎為學之道在安於淡泊,十年歲月埋頭苦幹,在學習過程中不輕易說「我不會」。遇到瓶頸時要自我突破,
沒有寒徹骨的歷鍊,那有梅花的芬芳?
◎學佛要發大心、立大願,確立弘法度眾、服務大眾、教化社會、普渡眾生等的大心大願,要從中體會出法喜、
禪悅,才能安於道上,讓自己因信仰而獲得安心立命。
◎在學道的路上,要有一顆空空無礙的心來裝法寶,一顆無污染的心來受教,因心如工廠,好工廠出產好產品,
壞工廠只會污染環境,故要時常創造快樂給人。
◎念佛要六根統攝,只要將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念熱了,自然而然地,阿彌陀佛就顯現出來了。
◎西方淨土是由願力所成,我們自己內心的淨土,也要發願去創造完成。
◎在挫折、逆境時,只要堅守自我的立場,則--
歷史會肯定我們的定位。
大眾會推動我們的進步。
時間會帶給我們的利益。
恆心會幫助我們的成就。
信仰會淨化我們的塵勞。
忠貞會說明我們的價值。
尊敬會贏得我們的友誼。
十二月 一日 星期五
今日應邀去「越南在港難民營」說法,上午八時,驅車往中環,與「石鼓洲懲教處」處長--黃漢忠會合,承蒙黃處長好意,親自以直升機接送往芝麻灣慰問當地越南難民。
黃處長身兼十六個越南難民營約五萬餘人及數個監獄的負責管理人。我因聽梁心慈小姐的訴說,難民營內有數名出家人,無法素食。日日以鹽拌飯,拒絕政府所提供的葷食,因而特別向黃處長提出二項請求︰
一、讓營內的出家人素食。
二、讓營內出家人不要和一般人睡在一起。
承蒙黃處長答應,為出家人做一特別安排。
目前在芝麻灣的越南難民營中,有難胞三千多名,都是所謂的船民,有隨時被遣返的可能,因此營中人心不安。
該營分上下二營,佛教徒佔有二千餘人,各組成佛教會。營內居住非常簡陋,一張丈六見方的木板上由四、五人共住,其中堆置許多雜物,氣味污濁,不見天日。三餐均由外地運入分配,飲食供應有限。幸得事先囑依如法師預備三千六百份麵食及一千兩百雙襪子,與難胞結緣,略表一點心意。
到營後,由黃處長陪同慰問上下二營難胞,為其在佛前祈禱,希望普得安樂,並為灑淨祝福,令得希望。
兩天訪問難民營有二事突破往例︰
一、昨晨亞皆老街難民營之行,我為記者們說情,方得准以入內採訪實情。
二、今早承特允慰問五十一名絕食難胞,勉其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珍惜不容易獲得的生命,以和平的方式,向香港政府請求留港。
離營前,贈慰問金給營內佛教會,贈福利金給營內福利社管理人,請他多為難胞謀福利,供應較佳的飲食。
最後再蒙黃處長親送,搭乘直升機回港。
晚,七時,由港澳台灣同鄉會會長陳英傑先生發起,在富豪飯店設宴三十桌歡迎我,近四百人中,各界人士都有。如林聰標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翁松燃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教授)、李纘錚先生(香港東南書院教授)、薛天棟先生(中文大學經濟學高級講師)、廖光生先生(中文大學政治學高級講師)等。
我於會中勉台灣同鄉們說道︰
一、隨時隨地要有回家的願望。大家能夠「既來之,則安之」的到處隨緣隨喜生活,不論到台灣、到香港都是回家了。
二、有團結助人的慈悲。大家都是有力量的人,但大家團結才更有力量,譬如︰五指合為拳頭,合作最有力量。中國古諺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每到一地,要落葉生根才好。
十二月 二日 星期六
《遠東經濟評論》林肯先生轉來道歉函件,原文如下︰
星雲大師法鑒︰
本雜誌於九月二十一日刊出︰「楊尚昆致函李登輝」之報導,實為一時誤植之失,雖然已在次期(九月二十八日)的Public Eye中,重新修正用語,更正為『星雲大師在與楊尚昆會談後,致函李登輝總統......』但我們深知此報導已經造成對您嚴重的困擾。
這封短緘,雖難以表達我們對您萬分之一的歉意,但我們仍希望法師您的寬容,請原諒我們一時的無心之過。順頌
時祺
遠東經濟評論Lincoln Icaye
台灣《新新聞》雜誌能知道其中原委就好了。
黎玉璽來信說,擬辭去記者,作一年閉關專修,在家信徒對佛法的精進,實令人佩服。
本擬今日赴菲律賓慈恩寺探望永光法師等在菲弘法生活,忽聞馬尼拉發生政變,聞叛軍已佔領機場,只好取消此行。在電話中永光一再表示在馬尼拉已備有專機等候飛往宿霧,但在機場關閉的情況下,也只有辜負呂護法的盛意,期待下一次的機緣成熟再說吧!
十二月 三日 星期日
前兩天在沙田大會場舉行剃度的滿香(何佩貞),因這兩天來訪信眾頗多,一直沒能好好跟他講話,晚間利用空檔為其開示︰有些人對得不到的東西,總一直以為很好,但等得到以後,則是「到得原本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凡事如果抱著好奇的心態去追求,總會讓人「平常」得失望,反之,如果是以一種欣賞的心態去看它,心中則會有無限祥和與妙諦。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學佛是一條不歸路,出家如射箭,不能回頭,否則會傷到自己。世俗上的男婚女嫁只是一生而已,然出家是影響多生多劫的,常云「地獄門前僧道多」、「袈裟下失卻人身」,對此應有所警惕,故出家後在思想、見解上要肯定,不溜單、不還俗、不後悔,今日大家為你剃度歡喜,不要將來令別人傷心。千萬不可有去住小廟的想法,寧在大廟裏睡覺,不在小廟裏辦道。不要私自和外界攀緣,死心塌地的在常住中安住身心,等二、三十年後再照自己的心意靜修、自利或弘法度人。
在學道的過程上,要能承受挫折、艱苦、貧窮、淡泊。沒有大洪爐的冶煉,如何成就鋼鐵?
每次只要有人發心出家,類似的叮嚀,總不厭其煩的再三反覆,祈願天下為人弟子者,能體會為師者的苦口婆心!
十二月 四日 星期一
一個月來,從洛杉磯、夏威夷、澳洲、東馬、西馬、香港一路走來,在緊湊的弘法行程(有時一天三場講演),仍不忘抽空為徒眾、學生買些日用品、文具,除金錢的價值外,在選購時的費心、打包時的辛苦、出入海關的提拿,種種的麻煩,只不過代表著一份關懷,不知徒眾們在拿到這份禮物時的心態如何?感激?不以為意?不屑?沒有什麼?慚愧?不稀罕?理所當然?......儘管大家在心理上的價值不盡一樣,但我對徒眾的「公平」,卻都是一樣!
晚,十時,回到佛光山。
十二月 五日 星期二
《普門》雜誌編輯小組永芸、永仁、滿濟等七人,特拿了剛出版的《普門》雜誌要我批評,並報告說︰十一月份的「達賴喇嘛得獎專輯」已銷售一空,目前正在加緊再版中,對此她們頗感欣慰。
勉其要將《普門》雜誌樹立風格,每篇文稿下筆時要言之有物,字裏行間要有建設性,平常要多吸收資訊、新知,才會有自己的見解,好的文章,上窮碧落下黃泉都值得去探取,因讀者眼睛是雪亮的。
文章要多給人批評才會進步,聽好話,只是一時鼓勵而不會有大的進步。
承西藏白教泰錫度仁波切之邀,其年度系列的和平運動中,本擬月底(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佛光山召開「世界顯密和平法會」,因被邀請的七十多位喇嘛散居世界各地,就以尼泊爾而言,有的喇嘛住在深山裏,打個電話要走四、五天的路程才通知得到,再等回音,來回又要花去半個月時間,因此大部分護照及入境手續都來不及辦理,不得已,只好延期,對此深表遺憾!
晚,七時三十分,全山職事、學生聚集於祗園廳,慈惠首先報告近半年來,他在西來寺籌備西來大學事宜,及回程時經澳洲、沙勞越等地的見聞......想到在國外開山的艱辛,在本山安逸的徒眾是否有守成的心願?
記得香港妙法寺洗塵法師講過,要在美國建立五千座的寺院,我當時心想︰用五千塊木板,寫上寺院的名字,到美國用飛機撒都不容易,何況是建寺?不過,我現在深深體會,要在美國建五千座寺院確實不難,難就難在沒有人。
山上的徒眾成長太慢,一個佈教師的訓練,三、五年的薰習仍不能成就,不像社會上的幼教、打字員、駕駛等技藝,二、三個月就可以學成,故希望在上位者早日下台,讓佛光山的後繼人才早日承擔。然在上位者,除能力外,必須具備親和力、不自私、無怪僻、肯發心、對常住忠誠......等條件,所以說要建五千個寺院不難,要找五千位住持則難也!
今年來往於西來寺、澳洲、香港等多次,感覺上總一直在飛行流動,有時清晨醒來,真不知身在何處?不過也只是剎那的感覺。對時光長短,我好像已忘記;對空間的遠近,我好像也不介意,什麼都不以為意,什麼都不要緊,要忙、要做的事太多了,那有時間去深思?
十二月 六日 星期三
全日,都和徒眾閒話家常。晚上七時三十分,在法輪堂與第十一屆信徒講習會的學員座談,對我在國外弘法活動,他們均非常關切,尤其知道香港暢懷法師明年要請我到可容二萬座位的紅磡體育館演講時,都情不自禁地鼓掌起來。想到東方之珠的香港,紅磡體育館將成為佛學講座的場所,可見社會風氣在於人為,身為佛教徒的每一個人都有改善社會風氣之責。
座談時,有學員問,對外界有人批評我是政治和尚的看法,我的一切言行作為本與政治沒有瓜葛,完全是站在佛教的立場,盡一份公民的責任;故以前對此問題我總是不承認(非心非佛),不過現在我倒覺得政治和尚沒有什麼不好(即心即佛)。
大家都知道,「政」是大眾的事,沒有資格參與政治的是那些被禠奪公權的人。佛教負有改善社會、淨化人心的職責,地藏菩薩都肯到地獄去救度眾生,為什麼我們不能到群眾中去廣度眾生!更何況「政治」是一種理想、主張,有些善的、美的形象,實不必用有色的眼光去醜化它。以前我是「非心非佛」,現在是「即心即佛」,非心也好,即心也罷,我仍舊是個不折不扣的星雲。
講習會的學員說︰有人批評佛光山的商業氣息太濃厚。
如果說商業化是指販賣紀念品,那世界各地道場都在賣紀念品是很平常的,不知為何在佛光山就顯得不平常?
佛光山的一切,若與佛法沒有關係的從不去做,為什麼大家不去注意佛光山所從事的文教事業、佛化事業,卻把眼光集中在與大眾結緣的小紀念品上?短視得叫人失望。
佛光山是在有組織、有計畫的規則下,克勤克儉地從事佛教的文化、教育、慈濟等事業,雖然每年在賠錢,但為了百年大計,即使是割肉挖心也要支撐。不可否認的,我們在三寶、信眾之前,沒有辜負大家,佛光山賺取了佛教的興隆、眾生的信心。
有人問佛光山的道風是什麼?
佛光山是個提倡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的道場。
其宗旨是︰
一、以文化弘揚佛法。
二、以教育培養人才。
三、以慈濟福利社會。
四、以朝聖淨化人心。
其性格是︰人間的、大眾的、文化的、教育的、國際的、慈濟的、菩薩的、融和的、喜悅的、包容的。因為佛光山的佛化事業,必定依其性格而發展的。
其工作信條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其處事原則是︰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信徒。
自從我退位以後,佛光山的行政就不太去過問,但對信徒的要求不能不用心,也希望信徒對自己所親近的道場有所認識。就如美國黑人的教科書上寫的︰「黑」,是世界上最美的顏色。自我的肯定很重要。
有人問︰在家信徒在社會上要扮演什麼角色?
學佛要學心裏的富貴,世間上的好壞不要太認真,有時不好也是好,在恭敬三寶下,樹立慈悲、道德、忍辱、犧牲、廣度眾生的形象,我認為信徒在社會上要扮演吃虧的形象。
有人關心西來寺的近況如何?
十年來台灣的信徒對西來寺的贊助、發心,其價值或許比佛光山還大,自從去年落成以來舉行的三壇大戒、顯密法會以來,前後超過兩百個以上團體來訪,美國天主教、基督教,參議員、眾議員等來訪或借用場地絡繹不絕,在美社會樹立了輔導社區文教的角色,也扮演了溝通東西文化的角色。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西來寺站在人道立場收容了不少民運人士,如年近七十的戈揚表示,做了半世紀的共產黨員,最後還是佛教收容了他。大陸名經濟學家千家駒先生,一生相信唯物論,但到八十高齡時卻皈依了佛教。其他名人學者如黎東方教授、嚴家其、萬潤南、吾爾開希等也相繼來寺禮佛或聽經。
西來大學的招生事宜目前正積極籌備中,佛光山叢林學院西來分部業已開學,到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氣息,引用報上的話說︰因為有台灣的關係才有西來寺,因為有西來寺,台灣的中國人才有光榮!
十二月 七日 星期四
每次在國外,聽到人們談起佛光山的環境是如何美好、清潔,素齋是如何美味、可口,服務態度是如何親切、周到,內心總深深的感激在山上服務的員工,也就是因為有他們的辛苦,佛光山的法師才能無後顧之憂,在各地從事弘法工作。故今晚聚集全山員工,把從夏威夷購買回來的夏威夷豆分給大家一人一罐。座談時,問及他們對佛光山認識多少?他們只知道工作很法喜、能勝任,有機會與那麼多來山的人結緣,是他們最感榮幸的事......。為了讓員工們更肯定自己的工作,故特為他們介紹世界的十二個佛教聖地--
一、印度阿姜塔石窟︰阿姜塔石窟位在德干高原北部、摩訶拉士特拉地區的西岳山脈,開鑿在幾近垂直的峭壁上,全部排列成凹形半圓,長達五百五十公尺。石窟的壁畫、雕塑和建築,均保存了大乘佛教前期至受密教和印度教影響前的菩薩造型,充分展示出印度文明與佛教思想發展的輝煌史實。
二、印度的菩提伽耶︰菩提伽耶是佛陀成道的地方,離印度貝哈省伽耶鎮約十一公里,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也是佛陀當年靜修的七個地方之一,過去曾鑲滿各種寶石,如今只剩下一座長二‧三公尺,寬一‧五公尺,高○‧九公尺的長方石刻台基而已。目前菩提伽耶有中國、泰國、日本、西藏、不丹、緬甸等國的傳統佛寺,還有一間古物陳列館和一所設有佛學研究所的摩竭大學。
三、尼泊爾的藍毗尼園︰藍毗尼園是悉達多太子的誕生地,位於德來平原的拜喇哇西邊二十一公里,相當於古印度釋迦族淨飯王的迦毗羅衛城和拘利族善覺王的天臂城之間。藍毗尼園被遺忘已久,直到西元一八九五年,阿育王石柱始被德籍考古學家費勒發現,尼泊爾政府現正執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擬定的藍毗尼發展計畫,以便加速恢復這個宗教歷史聖地的景觀。
四、泰國玉佛寺︰曼谷皇宮寺院,即玉佛寺。與其他寺院最大不同處,獨缺出家人起居的寮房。寺內大殿專為皇帝御用,佛壇兩邊且有屏風隔間,供皇帝憩息,玉佛寺為泰王登基加冕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殿堂。泰王每年三次為玉佛舉行夏季裝、雨季裝、冬季裝的換服,佛面慈祥莊嚴。
五、韓國的海印寺︰海印寺是韓國三大佛寺之一,目前寺內擁有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中譯《大藏經》木板本,有八萬六千五百二十片。為韓國國寶第五十二號,「海印」源自《華嚴經》裏的「海印三昧」修證境地,故知海印寺為闡揚華嚴思想教理之道場。
六、印尼的婆羅浮屠︰婆羅浮屠是露天原始佛教聖地,位於爪哇島中部日惹市北部,建於西元九世紀賽連特拉王朝,是一階梯狀金字塔型的建築,長寬各一百二十三公尺,高三十二公尺,共有十層,是大乘佛教與密教建築聖蹟的揉合,整個外觀看起來猶如一座巨大壇城,下寬上尖,無固定出入口,也無祭壇與坐處,為自古以來最具立體感之建築。
七、日本的奈良︰有名的奈良大佛,又稱東大寺大佛,是毗盧遮那大佛像。當時起鑄時,聖武天皇曾詔告天下︰「熔盡國銅塑此像」,使用熟銅、百▓(金+葛)、鍊金、水銀等約五○○噸,是日本最大銅像,坐高十四‧九公尺,若由蓮台座算起,高約十九公尺,台座上有千瓣蓮花,每瓣線刻釋尊像,精雕細鑿,表達了華藏世界。
八、西藏的布達拉宮︰布達拉宮聳立在拉薩市紅山(瑪波里)頂上,佔地一萬三千平方公尺,主樓十三層,高一百一十公尺,完全採用喜馬拉雅山的巨木和花岡石為建築,整棟建築沒有一枚鐵釘,其主體建築是紅宮和白宮,紅宮內有八座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藏文《大藏經》、法務藏經閣等。白宮是達賴喇嘛的起居室和辦公處,另有舉行重大宗教儀式的東大殿、僧官學校、日光殿等。由於時代的變遷,布達拉宮已形同一座西藏佛教文化陳列館,但在朝聖者的心目中,依然是一座不可動搖的信仰堡壘。
九、緬甸的大金塔︰傳說大金塔是緬甸佛教徒為紀念佛陀到緬甸而興建的,此塔共鋪了八千六百八十八塊黃金片,塔頂飾有五千四百四十八顆鑽石、二千三百一十七顆紅、藍、黃寶石,最頂端鑲了一顆巨星級的綠寶石。這些寶石群都安嵌在一座十公尺高,以七根鍍金柱子支撐的華蓋上,華蓋上另飾以一千零六十五個金鈴和四百二十個銀鈴。此塔內安奉八根釋迦牟尼佛的頭髮及三件佛陀的遺物,是信徒的信仰中心。
十、斯里蘭卡的佛牙寺︰斯里蘭卡坎底市的佛牙,是珍貴的佛陀遺物,供奉在七層黃金寶匣內的黃金蓮台上,寺只有上下兩層,廳堂卻重重疊疊,讓人目不暇給。
十一、中國的敦煌石窟︰敦煌在甘肅敦煌縣,包括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窟萬佛峽、西千佛洞三處石窟群,其中以莫高窟規模最大,長約一‧六公里,佛像彩塑分半立體影塑和立體圓塑兩種,共存二千四百十五尊,高的有三十三公尺,小的只有一公分。內除有佛像外,還有各類珍貴文物,是研究中國歷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宗教、中外交通與文化交流等的重要資料。
十二、台灣的佛光山︰前面的佛教聖地有千年歷史,少者也有幾百年,唯佛光山才二十年的歷史,即能躋身於世界佛教行列,都是全體大眾努力的成果。相逢即是有緣,願員工珍惜這共處的緣分,將佛光山樹立為人間的淨土。
十二月 八日 星期五
山上弟子近六百位,平時大家都各忙各的公務,甚少有機會與我接觸,尤其是學院學生,在結界的範圍下,更難得見我一面。
今有一徒弟對我說︰「師父!我們都知道您在外弘法,像空中飛人一樣,一下這裏,一下那邊,非常辛苦。我們很慚愧不能替您分勞,但還是要提醒您,國內外的信眾需要您,可是別忘了在本山您的徒弟也很需要您,請您留點時間給我們。」
我很為這些話所感動,多純真的赤子之心情!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若我的徒眾認為每天在我身邊跟前跟後的,才算是親近我,那我可要失望了,我要的徒弟並不是這一類型。如果他的生活裏,所思所行所言沒有佛教,對弘法、教育、慈濟的事業不用心,不能把歡喜、幸福給人,不能樹立僧團風格,在這些方面如果不能跟我相應、共鳴,天天看到我又有什麼用呢?
十二月 九日 星期六
佛光山開山已二十餘年,今稍具規模,為向護持本山有功的信眾,報告這二十年來,本山的各項建設、弘法狀況,在都監院的安排下,全省功德主將分成兩個梯次,回山參加功德主大會。
今天回山的是新竹以南的功德主,下午四時,在座談會時,跟信眾強調,佛光山是個七眾的道場,除本山的僧眾外,在家的信徒有兩個系統--
一、以信徒為基礎
由信徒進而檀那(施主),由檀那進而為護法,由護法而成為本山的功德主。要成為本山功德主之條件︰
1.參與本山活動有歷史者。
2.護持本山、接引信眾來山皈依有成果者。
3.提供建議、以智慧來幫助本山開展者。
4.作書、立傳、寫文章、樹立佛光山之形象者。
5.財施功德助本山發展者。
功德主經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審核而分為九品,其權利有︰一品、二品功德主,帶領親朋好友至本山派下的各別分院,享有餐飲、住宿的招待,且《覺世》、《普門》雜誌免費贈送。三品功德主除享有這些優待之外,別分院有法會時,可代表信徒上香。五品功德主,法會時可立名為其祝福、消災,若父母往生,本山萬壽堂可優待安奉骨灰。七品功德主,佛光山有責奉養老年,不必靠兒女,若不想上佛光山者,佛光山將按退休制度,每月按時將奉養金送至家中。因信仰也是一種投資,我們不必等到將來往生後,讓阿彌陀佛來補償,現生道場就可以回饋功德主應有的福祿。
由信徒到功德主階段,不拘那個寺廟信眾皆可參與。
二、以佛光人為基礎
以佛光人為基礎的佛光人會(按︰佛光人會經更名為「中華佛光協會」、定名為「國際佛光會」,已於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正式成立,並訂成立紀念日為「佛光日」,目前已在世界六十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協會。),是和佛光山平行的另一個以信徒為主的,不做寺廟行政、法會等工作,只為佛光山資訊傳播,舉辦活動,參與家庭普照。要加入佛光人會的資格,必須︰
1.佛光山的弟子(佛光人)。
2.認同佛光山宗旨目標(思想認同、意見一致)。
3.有人間佛教的理念(以佛光山為道場不可變易,但仍可代表佛光山為其他道場服務)。
如果全家都是「佛光人」,則可成立為「佛光人家」,進而加入「佛光人會」。別分院則成立「佛光人支會」,地區則成立「佛光人分會」,進而成立「中華佛光人總會」。
座談會時,有多人發言,如︰
蔡滄洲︰很慶幸有眼光、善根皈依佛光山,信佛是人生最重大的事。
曹永杉︰期待「佛光人總會」早日成立,將盡全力支持。
黃英吉︰佛光山帶動了台灣佛教,提高僧眾的素質,以身為佛光人為榮。
......當聽了這些人的言語,感觸頗深,每位與佛光山都有著血濃於水的感情!
晚,八時,於大雄寶殿為大眾祈福祝禱。
十二月 十日 星期日
上午九點三十分於大雄寶殿開功德主大會,除為功德主介紹本山之人事制度外,由各監院提出工作報告。叢林學院院長慈惠法師說道︰佛光山是以教育開始,建設也以學院為先,有教育才有人才,一般團體之所以不能發展,皆因沒有傳承的人,由此可見培養人才之重要,佛光山的功德主都有遠見,非常注重佛教的教育事業。會中並由就讀「國際英文佛學班」的同學,分別以英文、馬來文、日文、廣東話、客家話、巴利文,向功德主們問好,博得大家一致的讚歎!
接著,由都監院慈容報告一年來的工作狀況--
在文化方面︰《普門》雜誌每月發行量為兩萬本,《覺世》每期六萬本,佛光出版社每月平均出版新書三本,小叢書每月發行量四萬本,錄音帶結緣流通的每月有六萬卷,除已出版的《佛光大辭典》外,《佛光大藏經》的《禪藏》正積極進行著。
在慈善方面︰慈悲基金會的雲水醫院、急難救助、賑濟,每月平均約一百五十萬的支出,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佛光精舍每月平均開支一百萬元。
在弘法方面︰電視節目「星雲禪話」榮獲今年金鐘獎,且美國亞洲電視也在播出;大師佛學講座、開大座、隨緣開示、座談、皈依、開光落成,有紀錄者達八百多次,徒眾在外弘法者,達七百餘次,夏令營、講習會、短期出家、八關齋戒等有五千餘人參加,例行法會活動有三千餘次,特殊法會(如︰念佛、禪坐、托缽、皈依、佛化婚禮等)有二百餘次,來山禮佛之國內外團體有六百多團。另《佛光大辭典》榮獲七十八年度金鼎獎。本山興辦公益慈善事業、推行文化建設,獲內政部、省、縣政府頒獎,今年就多達十餘次。
而這些成果均由於功德主們的發心,一切都是代替功德主做的。
《普門》雜誌為佛教界選出了十大新聞,為佛光山選出十二大法事。在會中特別為功德主介紹佛光山的十二大法事是︰
一、大陸之行。
二、西來大學的成立。
三、召開「國際禪學會議」。
四、《佛光大辭典》獲金鼎獎。
五、托缽行腳。
六、達賴訪問西來寺。
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協辦社會大學。
八、澳洲南天寺的興建。
九、佛光山叢林學院改制。
十、海內外名人學者紛紛皈依。
十一、與異教徒對話。
十二、佛光山第一屆功德主大會。
會中並頒獎給各功德主,且特別為大家介紹耳朵聽不到的邰寶成居士(在佛光山發心煮飯二十年)、在果樂齋服務十八年的郭道光居士,都是功德主之楷模。
台南陳順章居士說道︰「親近佛光山以後,才知道『文教重於慈善』,使我改變許多觀念,終於知道佛光山做了些什麼,也知道大師很會用錢。」
我道︰「我會用錢,但不會要錢,更不會儲錢。」
花蓮四維高中校長黃英吉︰「佛光山帶動了佛教的興隆,栽培了很多人才,是其有前瞻性的特點,因有人才,才有佛教事業。」
高雄市財政局陳劍城︰「佛光山如極樂世界,大師如阿彌陀佛,在此真是諸善上人聚會一處。」
陳劍城居士從壽山寺開始至普賢寺二十多年來,每次我在開示或講座時,他都在台下點頭認同,一點就點了二十多年,今日我有此弘法成果,受其點頭之鼓舞影響很大。
嘉義游次郎︰「我的一顆心早已奉獻給佛光山,並誓願永做一師一道的佛光人。」
彰化黃淵湶︰「很慚愧被譽為『功德主』,沒有被發掘的功德主不知有多少。今後護師、護法,更要護山;出錢、出力、出心,更要出口,是我的心願!」
高雄林圓應︰「經營的建築事業一度失敗,但自從皈依後,親近佛光山而改變了許多觀念,即以佛光人自居,堅守不賣貴房子給人的原則,而有今日的事業,說到『大師』,可謂發財的代名詞。」
台北社會大學呂學海希望「佛光人會」早日成立,並建議--
一、將在《大藏經》裏較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教義,選輯成冊,於聚會時讀誦(類似聖經)。
二、希望大師能每月一次以錄音方式給聚會的佛光人精神講話。
三、各縣市的佛光人會,要彼此常來往、交誼。
四、希望佛光人與大師接心,有較具體的形式,而不是只一年一次的功德主會才能與大師接心。
聽了這些如此貼心的肺腑之言,在場的徒眾都很感動,信徒都能如此的把佛光山當成是自己的,不能安住的人豈不慚愧?
十二月 十一日 星期一
作家鄭羽書今從台北搭機來山,為恐她睡過頭,早上特打電話叫醒她,作家的生活總是日夜不分的。
今日上下午分兩個梯次與「國際英文佛學班」的同學座談,聽取他們對未來的安排、計畫。大部分都有心於國外的道場服務,這也是當初她們入英文佛學班的志向,僅勉其要有︰
一、親和力與主動性,要能有與人共樂的個性。
二、肯虛心與多擔當,要能勇於負責的精神。
記得一九七八年我們退出聯合國時,在美國的慈莊、依航,天天都躲在「加丁那」的小房子,不敢出來,更不敢輕易要求回山,因為她們負有興建西來寺的使命在。
依宏以前任職於育幼院時,因小孩出麻疹,怕傳染給其他的院童,只好把自己和六個出麻疹的小孩關在一起,以便照顧。
這些榜樣都是她們即將在國際道場上弘法應具有的情操。認清自己的性格,不受外境的誘惑而隨波逐流。
晚,七時,與學院專修一的學生們座談,問及--
一、在讀書期中最煩惱的是什麼?
二、除學院課程外,還想學些什麼?
大家發言都很踴躍,但內容並不很切題,畢竟才剛入學院不久,尚未真正進入情況。其實為學之道在安於淡泊,十年歲月埋頭苦幹,在學習過程中不輕易說「我不會」。遇到瓶頸時要自我突破,沒有寒徹骨的歷鍊,那有梅花的芬芳。
在學習過程上要立志做個有用的人︰
一、不粗暴(因慈悲、溫和、助人才是佛教)。
二、不自私(能吃虧才是福)。
三、不冷漠(因主動、熱情、微笑、友愛才有快樂可言)。
四、不離心(對常住、佛教、師父不異心)。
只要忠誠的立場、不變的信心,不管出家或在家的弟子,都能擁有佛光山道場的法喜、資源、關係。大家在此都吃同一鍋飯,如一家人,不要分彼此,皆是有緣人,希望大家不要做有緣人的逃兵。
因時間已晚,尚有多人未發言,允其明日再續談。回到寮房已快十二點,實在捨不得睡覺,好多的書待看,信待回,教材待準備......時間實在不夠用。
每天都如趕場式地過著,每日生活就像一齣連續劇。
十二月 十二日 星期二
上午續為昨天與學生談論未完的問題--
學佛要發大心、立大願,確立弘法度眾、服務大眾、教化社會、普渡眾生等的大心大願,要從中體會出法喜、禪悅,才能安於道上,讓自己因信仰而安心立命。
在學道的路上,要有一顆空空無礙的心來裝法寶、一顆無污染的心來受教,因心如工廠,好工廠出產好產品,壞工廠只會污染環境,故要時常創造快樂給人。
在挫折、逆境時,只要堅守自我的立場,則--
「歷史會肯定我們的定位。
大眾會推動我們的進步。
時間會帶給我們的利益。
恆心會幫助我們的成就。
信仰會淨化我們的塵勞。
忠貞會說明我們的價值。
尊敬會贏得我們的友誼。」
十二月 十三日 星期三
今早起床,忽然想到各別分院走一走。
每次到別分院都會碰到法會、佛事、講座、開示,甚少有機會跟徒眾講話,今特選擇非信徒聚集時間巡視各別分院,希望好好的跟徒眾坐下來話家常,聽聽他們生活裏的心聲。
晨六時早餐,七時,請都監院院長慈容陪同出發。八點,首站到達台南福國寺,寺內附設的慈航幼稚園園童正陸續進園上學,幾位出家弟子看到我,有的忙著茶水,有的忙搬桌椅,有的跑到廚房,有的出入教室,看得我不禁皺眉,平常到別分院來,時間都被信徒佔去講話,難得跟出家弟子講幾句話,好不容易今天有這個空檔,卻一個個的跑得不見人影,只好把他們集合起來訓話,告訴他們︰「我為說法而來,非為齋食、床座、喝茶而來,到底你們在忙什麼?」
事後想想,也不能太怪他們,他們對我的恭敬是以一杯好茶、一個好座位、一份好點心來表達,只是我需要的不是這些,而是一份可以在思想上交流、心靈上共鳴的道誼。
九時半到慧慈寺,與住眾談到,師兄弟之間要彼此團結、合作、友愛,有不如法的事時,要開會溝通解決,不要生氣,生氣於事無補。對信徒要和氣、主動,更不可以輕易請託,我出家五十多年來,弘法四十年,從不對信徒發脾氣,但年輕的一代常將信徒當成是學生似的呼喊,事後我都要去向信徒道歉,希望徒眾對此能體諒我,不要對信徒太嚴格苛求。
我又告訴住持永進等,在道業上要好好用功,除佛法外,社會、政治、科技等的資訊,也要廣泛吸收,不要讓時間空過。
午餐在嘉義圓福寺,滿桌飯菜,我只化了三分鐘,就飽餐一頓。
據嚴法師表示,前兩天有一個人,跑到圓福寺來問住持幾歲?地址幾號?住眾多少人?......原來是個六合彩迷,想在數字上去賭六合彩。當時適逢圓福寺佛七法會,嚴法師就對問者說道,你來參加佛七,看你每天念多少聲佛,那就是你要的數目了。
以前民眾到寺院裏來,大都是祈求平安,或是消災解厄,然世風日下,賭風也吹到寺院裏來,淨化社會人心之重責,身為佛教徒的我們實要積極教化人間。
飯後,續往福山寺,走在縱貫路線上,沿途的道路,一段段、一程程的,不是在拓寬,就是在翻修,跟四十年前我剛到台灣來的情形一樣。一條縱貫路,修修補補四十年,依此進度,我看在百年之內也不能完成全路拓寬的工程。
晚,七時,到達新竹無量壽圖書館,指示要將圖書館發展成圖書館,不一定像寺院一樣,囑咐多辦不定期的佛學講座。
晚上十一時,到達普門寺。
前在《佛光大藏經》編藏部工作的簡秀娥小姐,也擠在寺眾中迎接我,她從《佛光大辭典》出版以後,即轉到普門雜誌社工作,問起她兩個工作環境比較如何?她說︰「在編藏部可以承受到佛光的庇佑,在《普門》雜誌則可以聞到師父的呼吸。」
十二月 十四日 星期四
上午八時三十分,前往基隆極樂寺。佛光山自接辦極樂寺以來,已有三千多人皈依,為配合當地弘法需要,於七十六年正式開工重建,目前工程除細節外,大致已完工。特指示住眾日後弘法方針以對信徒慧解講說為主,極樂學園的籌辦可積極進行。
十月份我在西來寺婦女法座會上,很多信徒都起來發表其學佛因緣,皆因寺中法師主動的跟她們交談、接觸,他們才參加寺廟信徒活動的。特以此勉住眾要多給信徒方便服務、慈悲熱忱,要有著與極樂寺共同成長的觀念。在進德修業方面,則要自我突破以求進步。
中午十二點,到達石門北海道場,北海學部的教學大樓也已竣工,內部設備除教室外,還有圖書館、會議室、綜合教室、電腦室、社團教室、交誼廳等,因石門地區多雨潮濕,配合其地理環境,建有一座非常具水準的室內運動場,祈願有這麼好的讀書環境,能為佛教造就出同樣水準的人才。
在北海和同學們講話一小時,鼓勵他們慎思明辨,勇往向道。
今為普門寺佛七法會圓滿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晚七時三十分,我為來參加佛七的信眾開示念佛法門,我叮嚀他們念佛要六根統攝,只要將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念熱了,自然而然地,阿彌陀佛就顯現出來了。西方淨土是由願力所成,我們自己內心的淨土,也要發願去創造完成。
開示完後,耿秉國居士遞了一張字條給我,希望請我母親到台灣來接受信徒的供養,並從我的日記上得知母親在西來寺的言談,大家對母親的口才都非常佩服。我也為母親的會講話深感驕傲,但母親是不能來台的,我不能把她當馬戲團供人參觀啊!
有一徒眾在我開示時,不斷地照相,左一張、右一張的,忍不住的對她說道︰「這近二千人的信眾聚集在一起,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殊勝鏡頭,為什麼你不懂得拍攝大眾?心中要有大家才好,不要只照我一個人。」
十二月 十五日 星期五
上午九時三十分,到永和本山八品功德主張少齊家中拜訪。他們全家很精進,每天清晨從三點做早課至中午十二點,才吃午餐。看見我到時,即中止早課,很高興的對我說︰「好高興見到您!」語氣中有著故人相逢的喜悅。
因明天是第二梯次的功德主大會,特請他們全家能回山參加,八品功德主本山就有義務奉養安老,希望他們能接受本山的這份誠意,來樹立功德主養老的形象。
對佛光山的一切,張少齊居士非常關心的想要知道,我簡略的向他做個簡報,佛光山以前較注重硬體的建設,目前中心已轉移在文教方面,除西來大學正籌備招生外,在中部地區也將申辦「佛光大學」。二十年前張居士將《覺世》交給我發行,目前發行量為六、七萬份,相信在三年內發行二十萬份應該沒有問題。又將醫藥送到偏遠地區的雲水醫院,每天平均有十部施診車往來各醫藥落後山區,當然也會受到排斥,高雄桃源有一地區只要看到雲水醫院的車子來,基督教就故意集合民眾信徒講話,但仍阻止不了前來看病的民眾,因為他們說︰「佛光山的醫藥比較靈!」......
佛光山對功德主所布施的錢財、智慧、法情、時間,絲絲毫毫都很珍惜,並將之發揮到最大的效用。
功德主張姚宏影來訪,談及她今年已六十八歲了,每天都在為事業忙碌,沒有時間做點私人的事,平時較心儀於文教事業,希望在能力範圍內,贊助佛光山的文教事業,我除了感謝她的這份發心外,更讚歎她事業上的成就,她說︰「我這一生都是在求人家、說好話的情況下,事業才成功的。」
想領導者心境皆一如也!
在《聯合文學》的邀請下,下午與青年作家林清玄對談,內容是︰
一、佛教的文學觀,二、佛教與文學的悲憫情懷,三、佛經度化眾生的功用,四、佛經與文學的文字障,五、現代人如何有平常心。
林清玄給人的印象清爽、靈活,有著行雲流水的灑脫,是個智慧型的人物。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