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stic Buddhism Selected Letters 《人間佛教書信選》
Selected Letters - “Awakening the World” 20th Anniversary Letter to Readers 書信選 《覺世》廿週年給讀者的一封信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書信選 《覺世》廿週年給讀者的一封信各位讀者:
《覺世》旬刊自民國四十六年四月一日創刊,每十天出版一期,迄今已整整二十年,共出版了七百一十五期(中間曾因故停刊五期)。一份佛教刊物連續發行二十年,出版達七百多期,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箇中滋味,箇中艱苦,更非身歷其境者所能體會。
佛教文化事業,可說是ㄧ件最吃力、最繁重的工作。尤其《覺世》旬刊,十天一期,轉眼即至,文稿、編排、校對、發行,必須以最迅速的方法去處理。有志於佛教文化的人不易尋,往往ㄧ人要肩挑數人的工作,其艱苦不難想知。雖然如此,《覺世》還是撐了二十年,以ㄧ個嬰兒比喻,該已長大成人了。值此二十週年之際,我們不禁感到欣慰與歡喜。雖然我們也為不能替佛教文化事業做更多的貢獻而感到慚愧;但是,二十年來,七百多期的刊物呈獻在讀者手中,也給我們增添了不少的安慰。
《覺世》的發展沿革
《覺世》自民國四十六年四月一日由張少齊居士創刊,當時的發行人為張若虛居士,我擔任總編輯,從徵稿、改稿、寫稿、編排、校對,直到發行,都由一人負責。後因南北行腳,諸多不便,遂辭去總編輯,改任督印人。《覺世》的編務,後來在成一法師、青松法師、滿霽長者的相繼主持下,出版了一百八十期,時已相隔五年。
民國五十一年五月,承張少齊長者、張若虛居士厚愛,將《覺世》連發行人都讓給了我,遂向內政部重新登記,悠悠時光,迄今已逾十五載。十五年來,我們從三重埔大同南路而信義西街,再遷高雄中山一路而壽山寺,直到今日佛光山。《覺世》十天一期,每月逢一出版,儘管社址遷移不定,二十年來我們都能按時送一份刊物到讀者手中,讓讀者享受精神的食糧,佛法的滋潤。
《覺世》發行的情況
《覺世》在初創時,每月發行兩千多份,第六年我接發行人時,仍是兩千多份,後來逐漸上增,迄今發行數量約六千份。其發行網遍及全世界三十餘個國家,包括日本、韓國、泰國、印度、越南、緬甸、澳洲、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巴西等。有的讀者從創刊迄今,二十年來一直是我們的長期訂戶;更有的讀者也是我們作者群中的一員。本刊因限於經濟,一向是入不敷出,有作者提供大作,除薄贈刊物外,並無稿酬。但是,作者們仍然常賜佳作,使本刊不致有稿荒之憂,這是我們所要一再感謝讀者和作者的。
因本刊對國外發行,為使海外讀者能夠儘快收到刊物,故皆用航空郵寄,此外還有一些贈閱戶,也使我們增加了不少經濟負擔。
但是為了使更多的讀者能夠接觸佛法,二十年來我們不曾因一位讀者未交刊費,而停寄刊物,除非地址欠詳,或查無其人而遭郵局退回,故有訂一、二年而看了一、二十年的情形。我們寧可自己苦撐,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還是很歡喜的將一份刊物送到讀者面前。
《覺世》對佛教的貢獻
二十年來,《覺世》除了給予讀者精神上的資糧外,在佛教的事業方面,本刊也盡到了鼓吹的責任。如智光學校的開辦,除籌建發起的消息刊載外,本刊曾數期以整版篇幅連載其功德徵信錄;又如此寺傳戒、彼寺放生;或這裡寺院修建、那裡佛像開光;更如貧病的濟助,災難的救援,由於本刊的報導詳細、發行迅速,海內外的讀者,都提供了最大的力量。
民國五十三年,越南佛教遭到吳廷琰政府的迫害,以致順化殘殺、廣德和尚自焚,本刊曾作詳盡報導,使世界各國人士了解真情,激起輿論,共同為挽救越南佛教而奮鬥。此外如世界華僧大會在台灣召開,本刊亦盡了最大的宣傳責任。佛教同道的各種啟事、各種廣告,只要有益於人,我們也都樂意刊載。
多少人因看了本刊,而生起信心;多少人因看了本刊,而發心學佛;二十年來因本刊而得度者,不計其數,這是我們感到最驕傲的一件事。
《覺世》的特色
本刊的宗旨,在於覺人救世;即用佛法使世界上的人們從人生迷夢中覺醒過來,以佛化世界。
本刊不屬於那一個宗派,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僧俗,事不分派系,文不分老少;高論、短評、長篇、小品,只要有益於佛教,我們都樂於刊載。
在《覺世》上,佛教界裡各大法師,各大寺院,經常在重要的篇幅裡和讀者們見面,我們不像其他刊物吝於發表他人的消息。甚至佛學院的招生廣告,我們也來者不拒。因為我們認為刊物園地是大家的,各有有緣人,我們只希望以這一點愚忱,促進佛教的團結,但遺憾的是我們的力量太不夠了。不過,二十年來,這一點我們確實認為是本刊最大的特色。
本刊發行雖已二十年了,從本期起,我們改版發行,發行人今後改由慈惠法師(張優理)負責,慈惠法師在十五年前曾主持本刊編務多年,他是日本大谷大學文學碩士,曾任東方佛教學院院長。今後要做的事還很多,希望讀者、作者們仍本其初衷,給予本刊資助與指教,共同開創佛教的文化事業,達成覺世救人的理想。則佛教幸甚!本刊幸甚!
星雲
一九七七年五月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