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stic Buddhism Selected Letters 《人間佛教書信選》
Buddha's Light Newsletter - How to be a Buddha's Light Member 佛光世紀 怎樣做個佛光人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光世紀 怎樣做個佛光人明、清以後的佛教徒總以為隱居山林,不問世事,才算修行,以致佛法真理幾乎在世間隱沒消失。幸賴民國以來,有志之士挺身而出,極力闡揚佛陀的弘法精神,雖已逐漸喚起佛子的偏差觀念,但由於長久以來佛教徒囿於門戶之見,始終無法放開心胸,大步邁進。成立佛光會即是為了帶動佛子一起深入城鄉,關懷群眾,甚至超越國界,弘化全球,為眾生分擔更多憂苦,為社會承擔更大責任。我們應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在此提出八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做一個同體的慈悲人︰佛教一向提倡「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然而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呢?目前的社會中許多人都在宣導愛心,提倡救人濟世,但是進一步探究,發現其形式與內容,往往是由上對下,由有對無,由富對窮,由大對小,就整體而言,仍有不夠徹底,不夠普遍的缺失。
佛教的慈悲之所以崇高偉大,是希望人人都來做同體的慈悲人,即我對你慈悲,不是因為我尊你卑、我有你無、我富你窮、我大你小,而是基於萬物一體、自他不二的理念來奉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平等思想。像佛教裡比丘護鵝、割肉餵鷹、龍身餵蟻、貧女一燈等故事中的主人翁,他們並沒有顧到自己能力的多寡,只是一心想要對方好,甚至為了照亮一切眾生,不惜奉獻身命財物;而睒子的愛護大地,林逋的梅妻鶴子更是將自己融入山河萬物之中,不見慈悲之相了。
經云︰「有情無情,同圓種智。」佛光會員應該做一個同體的慈悲人,以平等無我的精神,將慈悲普及於一切。
(二)做一個共生的地球人︰成立佛光會的目的,不只是佛教徒幫助佛教徒、本國人幫助本國人而已,我們要大其心、厚其德,做一個與天地萬物共生的地球人。所謂「共生的地球人」,就是要認知大家共同生存在一個地球的事實,所以唯有彼此包容、互助合作,才能共存共榮。
記得四十年前我從大陸來到臺灣,本地人一直都稱我為外省人;一九八九年,我回到故鄉揚州,大陸同胞卻說我是臺灣來的和尚,我突然迷惑起來︰「我究竟是那裡人呢?」後來,我又到澳洲、美洲、歐洲、俄羅斯等地雲遊弘法,我發覺雖然自己不是金髮碧眼,但是只要我能隨遇而安、尊重對方,無論天涯海角、東西南北,那裡不是我的家鄉?於是,我立志做一個地球人。
這個世界上,國與國之間戰爭不斷,人與人之間黨同伐異,都是因為大家不能體會「同體共生」的真理,所以亂相叢生,永無安寧。佛光人以普利群生為己志,首先應該擴大自己的胸襟,做一個共生的地球人。
(三)做一個明理的智慧人︰知識發達、物質豐富之後,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不但未見提升,反而經常在焦慮、憂愁中翻雲覆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自己不明事理,甚至被外在的知識困惑成「癡」。由於心頭常被無明烏雲覆蓋,不能顯發清淨自在的般若智慧,自然痛苦連連。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什麼才是真正的理呢?真理並不是基於某一個人的主張,而應該具有平等性、普遍性、必然性,必須經由大家來共同認定。三藏十二部經闡述了許多世間的真理,但畢竟是標月之指,我們必須起觀修行,才能領悟世間的實相。《壇經》云︰「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所以,要做一個明理的智慧人,不但必須勤讀經典,更重要的是,要思惟法義,如理實踐,反觀自照。
目前社會提倡慈善救濟固然很好,但是並不能根本解決人類的痛苦,如何培養社會大眾有明理的智慧,才是當務之急,希望佛光會員對此能有深刻的認識,並且提出辦法積極改善。
(四)做一個有力的忍耐人︰現在的青年由於沒有受過苦難的磨練,大都心性脆弱,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色,都足以難過幾天,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我們佛光會員要面對群眾、弘揚佛法,要深入社會、廣度有情,必定會遇到各種境界,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培養忍耐的力量。
忍耐並不只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這都是消極的忍耐,我們要進一步做到忍寒、忍餓、忍勞、忍怨、忍衰、忍謗、忍苦,甚至忍利、忍名、忍樂、忍稱。古來的祖師大德,像玄奘大師、密勒日巴尊者為求真理,忍人所不能忍;鑑真大師、鳩摩羅什為弘法度眾,行人所不能行,由於他們能忍受一切好、壞境界,所以為佛教開創遠大的未來。古今中外的聖賢豪傑們,殺生成仁,捨身取義,更是將忍耐的真諦發揮到極致。
反觀現代人為一己之私,逞匹夫之勇,耍狠鬥亂,但是一旦拳頭伸出來,力量就瓦解崩潰了;一旦怒氣發出來,弱點也就暴露無遺了。佛光人不同俗流,我們要效法前賢,為佛教、眾生做一個有力的忍耐人。
(五)做一個施捨的結緣人︰佛陀曾告訴等行菩薩︰「若菩薩能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亦復能捨一切福事與諸眾生,是名菩薩。」我們要上弘下化,除了做一個有力的忍耐人之外,也要做一個施捨的結緣人。
佛教最強調「廣結善緣」,我覺得世間上沒有比這四個字更美好的了。雖然現代科技一日千里,交通便利、資訊發達使整個世界儼然是一座「地球村」,但是由於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了解,所以依舊紛爭不斷,禍亂層出。解決之道,就是大家都來做施捨的結緣人,藉著喜捨布施,將彼此的關係拉近。
一般人說到施捨,總是想到金錢、物質方面的給予,其實佛教的布施結緣並不限於財物的供給,我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一聲招呼,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讓對方產生信心、歡喜的,都是施捨的內容。經云︰「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在諸種施捨當中,勸勉向上、慰苦分憂能使人振奮精神,受益無窮,尤其是佛法的開示、經文的解說能濟三世之苦,最為究竟。所以佛光人要做一個處處施捨、供養佛法的結緣人。
(六)做一個清淨的修道人︰《般泥洹經》云︰「譬如溪水清,其中沙礫青黃白黑,所有皆見。得道之人,但心清故,所視悉見。欲得道者,當淨其中心。如水渾濁,則無所見,持心不淨,不得度世。」清淨身心,是悟得道果、自利利他的首要步驟。
佛教經常以「蓮花」作為標幟,目的就在取其清淨芳潔的象徵,提醒佛子們應在濁世中淨化自己。《大寶積經》說︰「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菩薩亦復如是,於無為中不生佛法。譬如卑濕淤泥中,乃生蓮花,菩薩亦爾,生死淤泥、邪定眾生,能生佛法。」因此,「清淨」不是離世避俗,另覓淨地,而是在煩惱中淨化自己。儘管世間濁穢不已,只要我們自己是一顆清淨的種子,就能以塵勞為滋養,綻放蓮蕾,散播芳香。
過去政府經常表揚一些從事慈善救濟的宗教團體,這固然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味鼓勵宗教團體做慈善事業,那麼宗教團體和一般社會團體有什麼不同?宗教的價值是在信仰、教育,在淨化社會、匡正人心,並非只有捐獻的價值。我們佛光人應以清淨的修道人自許,積極從事教育、文化方面的事業,向深處扎根,向廣處延伸,帶動社會大眾共同建立佛光淨土。
(七)做一個歡喜的快樂人︰過去的佛教徒一味講「苦」,讓一些有心入門的人望而生畏,裹足不前。其實,佛教講苦,是為了讓大家正視苦的現象,從而求取快樂的方法。像佛陀雖然早已悟道,但為了「示教利喜」,降誕世間;而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倒駕慈航,迴入娑婆,也是為了「拔苦與樂」,可見「歡喜」才是佛教的本質,「快樂」才是學佛的目的。因此我們要效法諸佛菩薩的慈心悲願,將歡喜的種子散播到世間每一個角落。
我們的會員,有的到孤兒院服務,有的到老人院奉獻,有的在醫院當義工照顧病患,有的做愛心媽媽撫養幼兒,有的加入你丟我撿的行列,有的致力於掃街種樹,有的在監獄裡佈教說法,有的到戒毒所輔導毒友,有的做不請之友到處結緣……,這些都是為了給人歡喜。
說到給人歡喜,必須自己先歡喜,否則有如飢者施食,無有是處。佛光會員想要做一個歡喜的快樂人,必須凡事往好處想,往大處想,往遠處想,往光明面想,希望大家都能擁有歡喜的生活、歡喜的家庭、歡喜的事業、歡喜的人際關係,讓世間上每一個人都成為歡喜的快樂人。
(八)做一個融和的佛光人︰我們想要達到世界和平,必須先重視融和,不但應該做到男女老少融和、貧富貴賤融和、士農工商融和、國家種族融和,甚至應打破種種藩籬,讓宗教與宗教之間融和起來。尤其是我們佛教,更應該以身作則,謀求禪宗與淨土融和、顯教與密教融和、南傳與北傳融和、傳統與現代融和。我們佛光會員要弘揚佛法,必須把佛法與文學融和起來,把佛法與藝術融和起來,把佛法與生活融和起來,把佛法與科技融和起來,甚至把佛法與世間的各行各業融和起來,唯有融和,才能佛光永普照,唯有融和,才能法水永流長。
國際佛光會不屬於某一個宗派、某一個寺院,也不屬於某一個人,它是一個國際性的團體,我希望各位佛光會員也應該具備宏遠的世界觀,做一個同體的慈悲人,做一個共生的地球人,做一個明理的智慧人,做一個有力的忍耐人,做一個施捨的結緣人,做一個清淨的修道人,做一個歡喜的快樂人,做一個融和的佛光人。
(一九九四年四月)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