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7 - Organization and Ceremonies 《佛教叢書7-儀制》
7. Etiquette - 1. Etiquette for Meeting People 柒、生活禮儀篇 一、相見的禮儀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柒、生活禮儀篇 一、相見的禮儀佛教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這是說行住坐臥之間都要合乎威儀,如: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總之,在佛門裏,吃飯、穿衣、走路、會客,乃至開會、訪友、探病都有一定的禮儀。
例如:有人批評某一個人吃飯沒有吃相,走路沒有走路的樣子,甚至坐沒坐相,站沒站相,這就是沒有生活的行儀;有的人衣冠不整,這就是沒有合乎穿的禮儀;有的人談吐庸俗,這就是沒有語言的禮儀。所以在佛門中說,語默動靜安詳,一切合宜,這就是禮儀。
現在的禮儀也不只是古禮而已,譬如電話有電話的禮儀,接機有接機的禮儀,旅遊有旅遊的禮儀,乃至交通有交通的規則,那也是禮儀。因此,這裡所說的禮儀,是從衣、食、住、行、人際往來約略談之。其實,禮,存乎一心,只要行之有據,都是禮儀。
人是群居的動物,在家庭裏有父母兄弟,學校裏有老師同學,機關裏有長官同事,街道上人和人摩肩擦踵。所以,每個人不管在工作上,或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和很多人相見、來往。那麼,我們與人相見時,應該具備什麼儀禮,才不失禮貌,不失風度呢?
(一)初次相見
1.應互通姓名,或遞名片,依其身分鞠躬或頷首或握手或合掌。
2.由他人介紹相見時,經介紹人說明彼此姓名後,相互頷首或握手或合掌為禮。
介紹時,依左列次序行之:
*1介紹職位低者於職位高者。
*2介紹男眾於女眾。
*3介紹年少者於年長者。
被介紹者如有二人以上,應先介紹職位高者或年長者,後及職位低者或年少者。
(二)一般相見
1.子女見父母、學生見師長、晚輩見尊長、信眾見僧眾、同參道友相見等,應按行輩或職銜分別稱呼。
(1)一般直系親屬的稱呼
*1直系: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親。
*2旁系:高伯祖父母、曾伯祖父母、伯祖父母、伯父母;高叔祖、曾叔祖、叔祖父、叔父、嬸母;姑婆祖、
姑婆、姑母。
*3平輩:堂兄弟、堂姊妹。
*4晚輩:姪子、姪女、姪孫。
(2)對外親戚朋友一般的稱呼
*1母直系:外高祖、外祖父母、舅父母、姨父母。
*2母旁系:外高伯祖、外曾伯祖、外伯公、外舅父母;外高叔祖、外曾叔祖、外叔公、叔父母;姨婆祖、姨
婆、姨母。
*3平輩:表兄弟、表姊妹。
*4晚輩:甥、甥女、甥孫。
*5自稱:對外祖父母--外孫(女)
對舅父母、姨父母--外甥(女)
對妻之兄弟--內兄弟
對妻姊妹丈夫--襟兄弟
*6稱人雙親:令堂、令尊。
*7自稱:家父、家母。
*8不明身分者:令親。
(3)佛教中,信眾、僧眾的稱呼(詳見第參篇寺院巡禮‧佛門稱謂)
2.長者入室,起立致敬。
3.同輩入室,相互合掌。
4.一般常常見面的親朋好友,即使見了面也要有話說,彼此才不會生疏。譬如每天早上起來和父母、兄弟姊妹、眷屬、兒女見面,出門到了公司機關,和同事、長官、部下見面,都應該要有三句話,不要面無表情,一句話也不說就離開了。現在,我們的民生富饒,生活水準提高,更要有高水準的相處之道,所以今天我們提倡人和人見面,要有三句好話。
5.有時候好朋友幾天不見、幾個月不見,現在相逢了,都應該要寒喧問好--「近來好嗎?」、「近來得意嗎?」雖然只是隻字片語,別人聽起來也覺得很歡喜。
6.和他人相見交談的時候,一定要面帶笑容,而且態度要親切,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